近日,一篇题目为《CEO自恋及其经济后果研究——以格力电器为例》的硕士学位论文火了!
该论文指出,格力电器CEO董明珠倾向于采取冒险决策和固执己见的“自恋人格”表现,导致格力电器多元化失败,使得该公司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长点。
此论文一经发酵,立刻火上热搜。
话题也引发吃瓜群众的热烈讨论:
“你要有董明珠的能力和成绩,我估计你比她更自恋”。“这是企业外宣的战略,跟自恋不自恋有一毛钱关系。现在的年轻人啊,不讲武德!”
那么这篇火爆全网的论文都讲了哪些内容? 格力电器在董小姐“自恋型人格”的带领下还能否再次起飞?
01
火爆全网的论文都讲了什么?
这篇论文的摘要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自恋是CEO身上常见的特质。有研究表明,自恋领导中的破坏型领导更容易出现在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和不确定性规避程度高的国家并导致严重后果。
来源:知网空间截图
本文以格力电器为例,深入剖析CEO 自恋如何导致内部人控制,以及其将会对企业的业绩产生何种影响,希望能够为资本市场各类投资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建议。
本文选取格力电器作为研究对象,在衡量其CEO 董明珠自恋程度的基础上,总结董明珠自恋的三大表现行为:1)渴望支配性权力;2)采取冒险决策;3)固执己见。
同时,探究了董明珠自恋人格的形成过程和环境,包括其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公司治理环境。在特定的公司治理环境下,CEO 自恋更容易发挥其对企业的作用力:1)国有企业的股权性质;2)股权较为分散;3)存在CEO 二元性。
……
最后,针对上述CEO自恋对于企业的影响,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选拔CEO时考量其人格特征;2)针对企业生命周期选择相应CEO;3)通过激励机制降低CEO自恋的影响。
董明珠自不自恋,我们不好做评价,但是从董小姐与格力电器这30年的“不解之缘”中,我们不得不更加客观、全面的去看待这位商界奇女子。
02
从销售业务员到“自恋的”格力集团董事长
1990年,36岁的董明珠放弃稳定的行政工作,进入海利空调(格力前身)做销售业务员。
在她负责的安徽市场,格力销售额直线上升,在1992年,董明珠个人销售额就达到1600万,占全公司1/8。随后,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并签下了一张200万元的空调单子,一年内,董明珠个人销售额上蹿至3650万元。
1994 年底,在格力电器最困难的时候,董明珠接过了经营部长一职。任职期间,董明珠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推出“淡季返销”和“年终返利”模式,到1995年,格力空调的产销量跃居全国第一。
1997年,董明珠出任格力电器销售副总;2001年,朱江洪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后,推荐董明珠接任总经理;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接任格力集团董事长。
之后的荣誉一个接着一个。2013年,董明珠荣获福布斯亚洲商界权势女性榜第十一名。
在此后的8年时间里,董明珠带领格力一路披荆斩棘,格力的净利润也一直维持在100亿元以上,并在2017年突破200亿元大关。
这期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成绩便是与雷军立下的10亿赌约。
2013年,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雷军称五年内小米营业额将超过格力。如果超过的话,董明珠就输给雷军一块钱,董明珠霸气回应:“一块钱在这里不值得说,要赌就赌10亿!”
5年之后,2018年两个集团年度财报显示,小米集团全年总营收1749亿元,同比增长52.6%。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收入1981.23亿元,同比增长33.61%。
03
前董秘裸辞,董明珠兼任公司董秘
就在近日,董小姐又多了一项职务加身。
11月17日,格力电器公告表示,由于原董秘望靖东辞职已满三个月,按照规定,即日起公司董事长董明珠代行董事会秘书职责,直至公司正式聘任董事会秘书。
对此,网友也戏称:“格力之大,竟然找不到一个合格的董秘!”
04
“落难”的格力要起飞了吗?
今年以来,白电行业在疫情影响下股价大多表现不佳,格力电器便算一个,上半年格力股价跌1%,表现不及行业均涨幅。
进入三季度后,随着市场的持续复苏,自10月末开始,格力股价便发力震荡上行。
10月30日晚间,格力发布三季报,公告显示:格力实现营收1258.89亿元,同比下降18.8%;净利136.99亿元,同比下降38.06%。第三季度净利为73.37亿元,同比下降12.32%。而今年上半年,格力电器营收同比下降28.21%,净利63.62亿元,同比下降53.73%。对比半年报数据,格力电器第三季度业绩有所修复。
在中央空调的市占率方面,根据《暖通空调资讯》发布的数据,在 2019 年格力中央空调以14.7%的市场占有率居行业龙头,2020年上半年,格力空调市场占有率为14%。外界有声音认为,格力电器空调市占率下降,有被其他家电企业赶超之势。
面对格力困局,很多人认为随着董小姐的渠道改革以及疫情好转之下,格力也将迎来困境反转,那么格力目前到底是不是抄底的好时机?
让我们看看董小姐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会透漏哪些消息,2021年的格力电器又会有哪些新动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