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著名企业家、书法家郁志桐到访《中华儿女》(海外版)杂志社,与执行社长吴汉进行了愉快地交流,并现场留下多幅墨宝。郁老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退休前,他曾担任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常委、副董事长、总经理。这位有过22年企业家生涯的艺术家,早已在艺术圈中成为颇为传奇的人物。
郁志桐(左)与中华儿女(海外版)执行社长吴汉
书法界最著名的企业家
在郁志桐的企业家生涯中,他做出了几件轰动全国的事情。
1984年,我国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首次按照国际惯例对饮水系统实行国际招标,建成了鲁布革水电站。国家要求推广“鲁布革经验”即“项目法施工”,时任城建一公司经理的郁志桐说:“这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当时,全国上下很多企业都在学习,但郁志桐却是第一个试点成功的人,开我国项目法施工之先河。郁志桐进行了企业配套改革,他率先设立了企业内部银行,并且推行计件制度等。这些改革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全国有超过2000家的企业到城建一公司学习,还有全国五十多家媒体报道宣传。郁志桐也因此而获得了建设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我国第三条高速公路――济(南)青(岛)高速公路青岛段就是在郁志桐的带领下建设的。当时的监理工程师是丹麦人,对施工的要求非常严格。郁志桐又是第一次接触高速公路建设,他带领员工一起培训4个月,学习相关知识,并专门研究和制定了《管理纲要》,并下发到施工单位,要求在施工的时候严格按照《纲要》执行。结果,与同期修建的其他高速公路相比,郁志桐带领的团队是比最早开工的晚一年,却是第一个完工的,质量也最好。之后郁志桐组织编写了六十二万字的《高速公路施工管理与技术》一书,为业界作出了很大贡献。
企业界最著名的书法家
从学习写书法到现在,郁志桐已经痴迷翰墨六十余载,楷书、行书、篆书、隶书和草书五体兼功。
与一般的书法潜修者不同,他没有绕开篆书一门。观泰山石刻,悟琅琊碑文,郁志桐把秦风篆文的金石气度了然于心,然后修炼于笔墨,成为铁画银钩写劲道的法源基础。另外,他的书法在劲道之法的汲取上,也有源于瘦金体和魏碑的用笔特征,落笔斩钉截铁,施墨力透纸背,所以笔劲千钧,透显力道。
拥有了碑帖双修的基础,郁志桐收获诸书皆成的造诣成就:楷书写大唐法度,端正严谨,端正严谨,笔墨正大,颜筋柳骨,有瘦有腴;隶书以汉碑为根本,十碑全修,恣意融合,礼器碑的正逸与西狭颂的苍劲,综合一体,品格新成;行书则以二王书法自由潇洒的文人风度为核心,结合笔墨的时代气度,构建起自己的书法格调体系,以至行书真若行云,似韵流水,风雅俊美,十分畅神;至于草书,总是在非创作的自由里,达成依书抒怀的真境界,状若龙腾凤落,也如惊雷奔石,被郁志桐的笔墨尽情释放。
说起自己书法家与企业家的双重身份,郁志桐认为,二者的成功是相辅相成的。因为一个懂得艺术的企业家应该是个儒商,而不是俗商,才能让生意更加顺风顺水,也更加长久;同时艺术家的激情和想象,放到企业管理中,也能激发企业的创新和创造力。而企业家的务实精神,也在艺术生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郁志桐看来,这些所有的经历,都已成为他生命中宝贵的财富。